作为一个曾经创业失败过3.5次的连续创业者,觉得有必要站出来分享一下自己肉身填坑的故事,每个创业者的路上遇到的风景都不一样。
每个创业者都坚信自己的道路与众不同,都竭尽全力追求成功。然而,只有极少数创业公司存活下来了,大部分只能煎熬至死亡或负债累累。这看起来似乎是运气使然,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
我是高维学堂创始人林传科,大家习惯叫我KK,我更喜欢的一个身份是高维学堂1号产品经理。
创业的前四年属于我的创业上半场,似乎是“运气不济”,屡败屡战,历经了三次创业生死轮回。在那四年里,我摸着石头过河,用的是大多数创业者常用的“肉身填坑 *** ”,也就是自己犯过的大错不要再犯。
高维学堂创始人 KK
2012年,我懵懵懂懂地开始了人生之一次真正的创业,跟随一位老大哥一起合伙创业。我们综合考虑内心情怀的向往和现实资源的支撑,选择了创始人俱乐部这个创业方向,以会员制的服务方式,帮助创始人去创新、升级企业的商业模式。这个想法看上去不错,刚起步也比较顺利,但因为用户对俱乐部的产品认知是模糊的、对交付的价值成果是不可预期的,我们很快就陷入增长困境。
说不清楚的东西,就说明其还未真正实现产品化,我们选择了俱乐部这种产品形态,从之一天起就注定了要失败。随着发展会员越来越难,现金流难以为继,我们又做了一个荒诞的决策:涨价!且加价不加量——也没有增加实质 *** 。两年里4次涨价,会员费从2.8万元/人涨到7.8万元/人,后来卖不动了,又不得不降到6.8万元/人。
一个错误的决策让整个公司陷入骑虎难下的死循环,也让我至今都愧对于那一群后期加入俱乐部的会员好友。然而,令我汗颜和感动的是,俱乐部的这些会员好友,后来在我人生低谷时,鼓励我创立高维学堂并持续帮助高维的成长。
这是一段特别痛苦和煎熬的创业经历,不仅让我掏空了积蓄、掏空了身体,更因为对会员、团队、家人的种种承诺无法兑现,而让我时刻处于极度的焦虑和巨大的压力中,乃至失眠了好几个月。假如你未经历过这样拼命挣扎而又无力挣脱的困境,很难想象其中的痛苦,我真心希望创业的你不会经历到这些感受。
当然,最沉痛的经历,也会带来最深刻的反思。我用自己“肉身填坑”,获得了三点珍贵的教训:
(1)情怀创业是内部视角,容易遮蔽理性和客观,而创业是一场向外求证的过程。
(2)努力和成功不是因果关系。选择正确,我们的努力才有价值。
(3)认认真真地做好产品、服务好用户,这是企业存在的唯一理由,这是企业的本分职责,是一切的基础。
依据排除法,之一次创业失败的经验应该会让下一次创业离失败远一点。于是,我不服输地进行了第二次创业、第三次创业,可现实不仅狠狠地打了我的左脸,还狠狠地打了我的右脸。
我的第二次创业是投机式创业,2014年为了追赶O2O风口,我进入自己完全陌生的行业,还没到施展身手就已经阵亡。这次我得到的教训是:不熟不做!每个表面看起来简单的行业,深扎进去后,你会发现里头的门道都很不简单。所以说,创业,请优先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或擅长的能力圈内寻找价值更大化的创新机会、未来机会。
《科学创业》作者 KK
吃一堑长一智,我的第三次创业回到了自己熟悉的商学院圈子,搭建技术团队开发了“众筹式学习”的软件 *** ,取名“我包啦”,计划卖给各商学院EDP中心来创新改变传统的低效招生模式。结果9个月我们成功卖出了3套,合计9000元,总收入都抵不上一个程序员的月薪,技术团队都跑了。
在连续3次创业失败后,我环顾四周才蓦然发现,创业的深坑不计其数。查理·芒格说过:“如果我知道自己会死在哪里,那我将永远不去那里。”同样地,如果我能提前认知此处有坑,能够看见坑、判断坑,那我就绕开它。
摸着石头过河这种“肉身填坑 *** ”,试错成本太高了,人生的创业黄金期是非常短暂的,没有多少个4年还能再被如此糟蹋。更何况每次创业失败,给团队、家庭、社会带来的浪费和伤害都是触目惊心的。创业成本比我们想象的要高得多。
放眼整个社会,超过90%的创业死亡率的失败经验,并没有给“创业”本身带来实质性的进步。创业的路,本不该是这样。
为了让自己挣脱屡战屡败的魔咒,也为了让身边的创业好友们避免失败,我开始认真探寻:是否存在一条成功概率高且可重复的道路呢?为此,我问询了近百位成功的创始人:“‘九死一生’的创业路上,你觉得最重要的是做对了什么?”在众多回答中,我发现有一个答案的频次特别高,犹如当头棒喝。
这个答案就是做对关键决策!
企业的路,就是做对一个个关键决策,从而相互联结发展出来的。决策对错决定生死,能力强弱决定快慢。而现实的挑战是,我们身处的商业时代有两大主题:互联网化和全球化。互联网化,加速了市场、用户、需求、技术、模式等商业核心要素的不确定性,而企业要在这些加速度变化的要素中组合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确定性的成长之路,这使做对关键决策的难度系数暴增。
同时,现今的时代对关键决策的容错率也越来越低。互联网让全球变“平”了,这给商业带来了信息文明,也带来了饱和竞争。不管你选择哪一个行业,在你颤颤巍巍刚创业起步时,就要面对全国乃至全球的竞争对手,直接在同一个维度上展开竞争,展开市场份额和用户的争夺。创业变成了聪明人之间的赛跑,每一个风口、每一条赛道都会被迅速填满,每一种有效打法都会被迅速复制。任何一个商业新机会,都有无数的成熟竞争对手参与其中。这些挑战时刻考验着我们,既要避其锋芒,培育出自己独特的竞争力,又要走对每一步、做对每一个关键决策,一招不慎就会成为“炮灰”。
于是,几乎所有的创业,都是一个危险性很高的选择游戏:活着,需要做对无数个关键决策;死亡,只要一两个关键决策失误!
在创业这条没有尽头的路上,会接连不断遇到岔路口:赛道的选择、核心用户的选择、产品方向的选择、商业模式的选择、增长方式的选择、合伙人的选择、股权分配的设计、融资节奏的安排等,都是一个个决策大难题。每一个关键决策的最终确认键,都只能由创始人亲自按下:选择做这个还是做那个,选择这么做还是那么做。
我发现自己就是因为做错了某个关键决策才掉进创业大坑里。经历了“血淋淋”的三次创业失败,我从头再出发,之一个急用知识是什么呢?是选方向、选赛道的知识体系。在关键决策时刻,我遇见了天图投资CEO冯卫东,这正是他有重大建树的知识领域。他了解了实际情况后,建议说:“众筹式学习模式,只是形式的差异化,无法构建可持续的优势竞争力。关键还在于被众筹老师的实战水平和课程内容质量,你们如果能具备课程产品开发和运营能力,就自己办一个接地气的商学院吧。”
由此,我们决定转型换赛道,不再卖众筹学习 *** 了,而是选择做一家实战型的商学院。我们一切从零再开始,重建团队,品牌名也从“我包啦”更改为“高维学堂”。三个月后,学习完定位课程,我们才知道“赛道的选择”属于品类的知识。
冯卫东除了建议我们换赛道之外,还向我们推荐了《精益创业》这本书,也正是这本书,帮助我们在一年后发现了“科学创业”的创业新 *** 。
kk和高维学堂的两位实战导师(左起:冯卫东、kk、何德文)
管理和领导力领域的写作者和教育者刘澜老师这么评价过:高维学堂是他合作过的更好的教育培训机构,因为绝大多数培训机构从来不把他们培训别人的内容用在自己身上,高维学堂不一样,他们不认可的东西不教,他们认可的东西,他们自己就会去践行。
创业3.5次,从自己躲坑到帮助其他创业者避坑,KK一直是科学创业理念的践行者和传播者,这次读书日直播活动,我们也特别邀请了作者本人解读《科学创业》,作为创业者,必须不断学习,你未必要成为每个知识领域的专家,但必须清晰看到创业涉及的关键知识领域的拼图,避免认知盲区、不踩大坑。
创业验证期,企业生命极为脆弱,却要在极短时间内,用极少人、极少钱完成7大关键商业假设的验证—定方向、创模式、搭班子、做产品、树品牌、促增长、带团队。
如何突破重重关卡成功从0到1?
首先,确定每一关需要集中资源和精力解决的关键决策;其次,用主题式学习 *** ,学透相关科学方 *** ,拆解实践案例;最后,大胆实践,精益验证,渐进式落地。
企业的路,就是做对一个个关键决策,决策对错决定生死,能力强弱决定快慢。
【创业者交流】私信回复【科学创业】即可获得高维学堂梳理的科学创业路线图,助创业的朋友认清创业路上需要 突破的7道关卡,在每一个环节做对关键决策,少走弯路。
厂房后面有池塘好不好?中国传统风水学理论房子坐北朝南朝向更好,因为我们在北半球,这样的房子冬暧夏凉,如果房子南边有池塘北面有山坡那就是好上加好了,门前的池塘是个聚宝盆,北边的山坡是靠山,因为南边有池塘说明前面开阔空气流通加上水中富氧离子多对人健康有利,北边有山冬天挡住寒冷的北风,这样的环境是更好的。当然北边没有山前边有池塘也是很不错的,视野和风景肯定很好的。
厂房地与住宅地区别?1.产权年限不同。
首先,房屋的使用时间是没有限制的,但土地产权的使用是有年限的。一般来讲,土地使用年限会分为40年、50年和70年,其中,厂房用地为40年,住宅用地为70年。
2.户口规定不同。
厂房用地上建起来的项目是属于商业性质,因而不能解决户口问题。如果是住宅用地,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要求,只要满足一定的条件,购房者是可以申请落户的。
3.设计标准不同。
大部分的厂房用房采光和通透性都不是很好。住宅必须满足日照、采光等相关条件,因此现今的住宅大多都是明厨明卫,采光条件会比商业用房好很多。
房子面积多少平米比较合适?这问题看似简单,却并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得明白,房子多大合适,其实是根据家庭成员的多少来定义,一个普通三口之家,三室的比较合适,经济拮据一些两室也成!
房子大但必须是家庭成员足够多,能够大部分房间都有人长时间居住才对,要不然长时间的搁置,不仅是浪费,对装修饰面或者电器之类的使用寿命必然会形成一定的损坏(至于为什么,稍后结语明示)?。
是不是越大越好?这得看个人怎么去理解,170—180平的户型可以说得上比较宽裕了,至少是四室或者五室,杂物间、书房都有设计,卧室不会太窄,只是客厅空间太大需要装修时费点心思使其感觉上不太空旷。
有条件情形下,将宽敞的客厅设计为活动空间不受影响,感受起来特充实,装修预算可得做好出大血的准备!换个角度,为什么要买大房子还得花心思去将其变为感官上的充实,直接买适合的不好吗?
-------------详细分析如下-----------房大的好处:在自己经济条件允许情况下,买大一点的房,更多的或许是一种投资也说不定。因为常规的家庭成员组合,三口之家比例更大,五口之家不多,六七口之家极其罕见,三口之家买四室或者五室,根本住不了那么多是几个意思?当然,其余空置的房间可随着一起涨价。
如果是一线城市,那可就赚大了,比如空置出来两间房,也可以出租出去,不差钱的朋友当然没必要这样做,坐等升值就好。
不论什么时候,人口净流入城市的房怎么也能抵消得了通胀,其它城市难说了!
房子大的缺点:当然,你买在一二线城市之外,你明明是三口之家却要买四室或者五室,至少空置2--3间房,当初的出发点不外乎也是投资想法。然而近年的人口下降问题日益加剧,三四线房价难稳已成定局,昔日的投资想法变作了偷鸡不成蚀把米!
不过条件优越家庭,会有 *** 的书房,因此三口之家100平米+的户型,四室很正常,但普通家庭哪敢如此奢侈?
其次,这类房的卧室、客厅通常不会太窄,当初经济条件优越时感受不到压力;
只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部分做工程的这两年亏的一塌糊涂不说,加上 *** 反腐反黑的力度与决心越来越大,这类人还可以安乐的像从前那样住大房子?
室内空间大,居住者不多,另一个缺点即是感受不到小户型那种温馨,因为不充实、缺乏人气;再者不节能,夏季的空调制冷与冬季制热电费的开支,是普通小户型的一倍,物业费也不容忽视。
室内面积太小也不成,若是像香港部分底层人士的居住条件那样,用温馨充实去理解肯定不对!所以,当经济条件出现问题时,这些绝对是压力。
-------------小户型呢?-------------
所谓的小户型,即是常规的两室,大城市不乏很多一室一厅,毕竟大城市房价忒贵,小户型更好 *** ;两室住三口之家刚好能满足自己的需求,最初的装修预算容易控制是优点之一,房子大,装修预算方面的透支可不容忽视,因为卧室的功能原本就是用于休息,8平米足够。
现实中不少将客厅改变为卧室的做法,通常发生在房价特别高城市(一室一厅),
因为一二线城市买房压力大,更多是奔着小户型而去,卧室不够,当然只能将客厅的部分空间拿来凑,这类很大程度上买房,并非提高得了生活的质量,虽然当初的想法很美好,现实却并不是那么一回事。
生活在大城市,正常的工作着但是家里却紧凑的不得了,一边居住环境太压抑,一边远离年迈的父母,这样子和小城市居住在正常的家里能照顾父母,那种更幸福?
似乎很矛盾也很纠结!
小城市事业工作得不到好的发展,在大城市生活也是不得已的做法!
不论怎样,相比之下同香港参照,还是满满的幸福感!毕竟生活并不是能如同咱们天马行空的愿望那般美好!
-------------补充观点---------------对于孩子的住房,摆在现实中部分父母面前更大的纠结是:当地不敢买,虽然当地房价不贵,孩子未来的工作地点不能确定外地也不敢出手,荷包里就那么一点家当,买的住房不在其工作地点,卖掉吗?如今的二手房市场已经沦陷了,房价低不说还不好出手,弄不好自己的家当就被套住了,孩子的工作地再也拿不出钱来为其买房。---------------结语-----------------“花哥”认为就题意来讲,最合适的房屋面积就普通三口之家而言,厨卫能满足生活需求,卧室不能太大,太大会增加制冷热的成本;能够放得下床家具以及梳妆台足够了,将多余的面积留给客餐厅,谁家没有客人拜访的时候?卧室原本的主要功能是休息,太大的话无疑是一种浪费。多余的房间空置不住人,大家都知道墙壁容易发霉,除非能经常性打开门窗做做通风,能够有人正常居住当然更好,因为我们在室内的正常活动也是一种增加室内气流循环行为,能够有效避免湿润空气里面凝水的形成,对家具、电器、以及墙面能起到很好的保护。全文完
感谢阅读
原创图文/头条首发
欢迎关注:@家居河上和花
哪个片区房产更有投资价值?在昆明,东白沙河片区和方旺片区,其实都属于东市区。
只不过一条虹桥路将东市区一分为二,虹桥路北侧是东白沙河片区,属盘龙区;虹桥路南侧是方旺片区,属官渡区。
东白沙河片区,因为背靠睡龙山、呼马山和杨家山,且有东白沙河水库加持,从传统中国人风水学上说,背山面水的区域,更宜居些。
这也造成了东白沙河片区房价要稍高于方旺片区。
方旺片区倒也一马平川,但因为原来有物流产业基地的定位、现在虽有宜居新城的全新升级,片区内不少破旧的厂房和仓库待拆除革新,暂时制约了方旺片区现有宜居品质。
就目前而言,东白沙河片区要稍微成熟些,有花之城、万科白沙润园、银海白沙郡、东鸣佳苑、紫东苑、美的顺城府等多个交房入住楼盘,在建楼盘有中交碧桂园映像美庐、大华公园天下、中海云麓九里等。
但东白沙河片区教育配套确实跟不上,直到中交碧桂园映像美庐签约了明通小学和昆十中入驻,片区教育配套得以大幅提升。
方旺片区则较东白沙河的发展较晚,但方旺片区发展势头还是很猛的。片区有昆明交投、保利、中南、碧桂园等各路房企进驻,片区建筑品质和各项配套正在发生着跨越式升级。
尤其是云大附中星耀学校签约入驻方旺片区后,96班从小学到中学的公立教育资源,立马升级了片区教育配套。
保利城房价也从之前1.2万元左右/平米,飙升至1.6万元左右/平米。
如今的两个片区,房价基本相当,但东白沙河片区在售楼盘以低容低密住宅居多,而方旺片区以高层住宅为主。
且两个片区都不属地铁房区域,至于哪个片区房产更有投资价值,还是看你自己需要吧。